尽管取得了进展,但电动汽车在东欧和南欧的普及仍然存在障碍,但莫尼克•戈延斯(Monique Goyens)和朱莉娅•波利斯卡诺娃(Julia Poliscanova)认为,正确的欧盟政策可以加快整个欧洲大陆电力出行的转变,让消费者和环境受益。
莫尼克•戈延斯(Monique Goyens)是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的总干事。茱莉亚•波里斯卡诺娃是清洁出行非政府组织“交通与环境”清洁车辆部门的高级主管,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推出电动汽车,电池开发不断发展,充电设施不断扩大,欧洲向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正在增强。EURACTIV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种发展具有挑战性。但环保和消费者团体认为,电动汽车是一个机遇:欧盟关于更清洁汽车的规定和更好的充电基础设施,有助于克服挑战,让欧洲各地的司机都能使用电动汽车。
一个更清洁的汽车市场即将到来
在日益普及、技术创新和新法规的推动下,电动汽车正席卷我们的街道,通过T&E和BEUC,我们看到欧洲各国的许多迹象表明,公民已经准备好迎接这种绿色转型。
流动性是欧洲家庭支出的第二大领域。对于那些每天都要依靠汽车出行的人来说,买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财务决定。那么,欧洲对电动汽车的转变准备得如何呢?
直到最近,电动汽车市场还局限于早期采用者的细分市场,但随着电动汽车进入接近大众市场的新阶段,未来的格局将非常不同,尽管该公司生产柴油和汽油汽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而且直到最近才认真投资于电动汽车,但欧洲汽车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这种变化。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和货车的使用量大幅增加:从2019年到2020年,仅在一年时间里,电动汽车注册量占新车注册量的比例就从3.5%上升到11%,到2021年迄今为止已经达到16%。
到2025年,大众集团、PSA、雷诺-日产和戴姆勒预计将占到欧洲电动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二。
那么,为什么欧洲各地的购车者还没有想到电动汽车呢?
电动汽车需要方便、容易充电、价格合理,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能够在二手或三手市场上销售,以便让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欧盟和各国当局现在的作用是,通过具体的政策,让所有依赖汽车的欧洲人都能接触并轻松使用电动汽车,从而加快电动汽车的起飞。
为了实现电力革命,充电网络需要遍布整个欧洲大陆。
我们敦促决策者利用正在修订的充电基础设施法(AFIR),使电动汽车充电像给汽油车加油一样容易,如果该法案通过,欧盟国家将被要求部署足够多的公共充电器,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销量。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很可能会有一个全面的公共充电网络,让电动汽车、货车和卡车在欧洲无缝行驶,与此同时,决策者应该确保人们可以通过借记卡付费,同时使价格透明,并在每千瓦时价格中明确说明,虽然公共充电网络至关重要,但安装家庭和工作充电桩也需要加大力度。
雄心勃勃的欧盟清洁汽车规则的作用
雄心勃勃的欧盟二氧化碳标准也发挥了作用,它们推动汽车制造商以较低的购买价格增加电动汽车的供应,创造了电动汽车的大众市场,电动汽车现在更贵了,因为汽车制造商仍在生产符合要求的最低限度产品,而没有推动真正的大众市场,电动汽车本身并不昂贵——它们的机械结构比热动力汽车简单——问题在于体积和规模。 更快速的推广也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主要购买二手车)将更快地获得这些车辆,特别是在购买力较低的国家,如东欧或南欧。
例如,塞浦路斯的农村居民每年行驶17500公里,购买一辆二手电动汽车的总拥有成本甚至比二手热动力车低40%。
BEUC及其9个国家成员组织最近的研究发现,如今购买一辆中型电动汽车,已经是汽车一生中最具经济意义的解决方案,根据彭博社最新的研究,最晚到2027年,欧洲制造的电动汽车将比化石燃料汽车更便宜,在电动汽车在购买时具有价格竞争力之前,成员国应通过明智的激励措施和减税(包括对购买柴油和汽油汽车的抑制措施)来支持消费者,这些激励措施将刺激第一批车主购买电动车,而第一批车主反过来又决定了二手车和三手车的市场。
目前,只有法国和荷兰为二手电动汽车提供购买奖励,从而让更多的公众可以购买电动汽车,目前,73%的新型电动汽车销售在五个市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但这不应该掩盖另一个现实:电动汽车市场在各地都在增长,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立陶宛等地的电动汽车年增长率高于西欧,有了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正确规则,并让电动汽车充电变得方便,欧盟的决策者就能让零排放出行成为欧洲人造福环境和钱包的机会,我们希望他们在接下来几个月制定重要的汽车法律时,能把这个机会记在心里。
来源:www.euractiv.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