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最近的一项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但与前一年相比有所放缓。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持续扩张。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2023年全球排放量小幅增长约1.1%,总计约4.1亿吨。
其中90%的排放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目前总排放量达到374亿吨。 然而,该报告强调,如果没有部署清洁能源技术,排放量在过去5年中会大幅增加。
从2019年到2023年,太阳能光伏(PV)、风力发电、核能、电动汽车和热泵的部署每年总共避免了约22亿吨的排放。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同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将高出三倍多。 2019-2023年清洁技术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 此外,干旱阻碍了水电站满负荷运行,导致依赖化石燃料来满足能源需求。
如下图所示,这几乎占总排放量增加的40%。 按驱动因素分列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变化国际能源署报告 清洁能源如何遏制排放增长 尽管排放量持续增加,但发达经济体在实现GDP增长的同时减少了碳排放,实现了一个显著的里程碑。这种分歧标志着与将化石燃料能源发展与经济扩张联系起来的历史趋势的重大背离。
发达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1973-2023 此外,去年是发达经济体首次超过50%的电力来自低排放源。这些显著的减排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下因素综合造成的: 可再生能源的广泛部署, 从煤到天然气的转变, 提高能源效率,以及 低排放工业生产工艺的进步。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强调,尽管面临各种挑战,清洁能源转型仍具有韧性。比罗尔指出: “在过去五年中,清洁能源转型经历了一系列压力测试,并展示了其韧性……继续快速发展并控制排放——尽管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比2022年更强劲。” 在美国,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显著下降了4.1%,相当于减少了1.9亿吨,尽管经济增长了2.5%。值得注意的是,电力部门占此次减排的三分之二,这表明发电部门在脱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2023年,欧盟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下降了近9%(-2.2亿吨)。2023年,煤炭发电量减少了27%,而天然气发电量下降了15%。 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差距 尽管取得了进展,但清洁能源发展仍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该报告,2023年,这些领先经济体在全球新的太阳能光伏(PV)和风力发电装机中占了惊人的90%,在电动汽车(EV)销量中占了95%。
这种集中强调了全球对清洁能源进行更广泛投资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缺口,联合国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约1.7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尽管有这种迫切的需求,但发展中国家对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流入不足。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22年,这些国家仅获得544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解决这一差距并加强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至关重要。 排放激增背后的驱动力 自后疫情时代以来,煤炭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激增的主要原因。自2019年以来,能源燃烧排放量显著增加了约8.5亿吨,仅煤炭排放量就增加了9亿吨。 与此同时,天然气排放量略有上升,而石油排放量仍略低于2019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全球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激增中,煤炭约占70%。它为总排放量的增加贡献了约2.7亿吨。 2022-2023年按燃料和地区划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 这一趋势在中国和印度尤为明显,在这两个国家,煤炭燃烧排放量大幅增加,仅部分被发达经济体的下降所抵消。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活动的重新开放和全球航空业的恢复,石油排放量有所上升,导致全球增加了约9500万吨。相比之下,天然气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仅略有增长,表明其轨迹相对稳定。 不断变化的环境:全球排放贡献趋势 全球排放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贡献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主导者,在2020年超过了发达经济体的总排放量,到2023年排放量又增加了15%。 另一方面,印度已经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三大排放国。 国际能源署报告亚洲发展中国家目前约占世界排放量的一半,比前几年大幅增加。
仅中国一国就贡献了相当大的份额,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5%。有趣的是,202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超过了发达经济体的总和,并继续上升,目前高出15%。 国际能源署的调查结果强调了清洁能源转型在碳排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的韧性,但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解决这一差距并加强全球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实现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来源:https://europe.autonews.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