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采取强硬措施,对全球能源转型所必需的金属和矿产资源,以及武器和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实施限制。
毫无疑问,每当中国对出口实施限制,或者发出此类限制的威胁时,都会令西方政府和企业感到极度不安。这些企业原本依赖于中国在精炼金属加工和生产的主导地位。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中国决定扩大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新增了五种元素纳入现有的限制范围,这导致对诸如用于制造磁体的关键矿产等产品的审查变得更加严格。但这种做法对中国自身也存在风险,因为出口限制措施一旦实施便很难再轻易撤销,一旦开启这一限制模式,就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中国最终真的决定切断西方买家对诸如稀土、锂、钴、锑、钨等金属的供应,这将会对西方的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
但这也会促使西方各国迅速建立起新的供应和加工设施。
用于制造这些金属的原矿并不一定稀有或难以开采,而且西方国家之间相互之间能够保证充足的供应。
面临的挑战在于要建立炼油能力,但倘若中国突然停止向西方买家供应石油从而引发真正的紧急情况,那么这一任务是可以迅速完成的。
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成本,但西方各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投入这笔资金,因为获取新的供应源比任何财务因素都重要。
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切断西方买家对精炼金属的采购渠道,那么随着西方买家自行建立供应链,中国自身相关产业可能会因产能严重过剩而最终遭到破坏。
目前,中国生产的精炼稀土约占总量的90%,石墨的产量超过90%,钴的产量略低于80%,锂的产量则接近70%。
其在镍矿石方面的份额要小得多,但如果将中国生产的镍矿石以及其在印度尼西亚的镍精炼厂的控制权加在一起计算,那么大约 70%的精炼镍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铜常被视为一种关键矿产,但中国仅占精炼金属产量的略低于一半,这意味着西方国家可以依靠不受中国控制的其他供应来源来满足其需求。
对于市场而言,存在的疑问是:既然如此,中国为何还要对关键矿产和金属的出口加以限制呢?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只会促使现有的客户建立替代性的供应体系。
似乎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因素。
中国正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展开一场棘手的贸易战,双方都在威胁要利用各自拥有的优势来努力改善自身的谈判地位。
对于北京而言,问题在于,它越是大力推行对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措施,就越会促使西方国家下定决心,建立替代性的供应体系。
中国甚至无需真正开炮,仅仅发出这样的威胁就足以促使西方企业作出必要的投资,尤其是在金属精炼领域。
正如托里富拉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霍尔特姆周一在伦敦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周研讨会上所讲的那样,对矿产进行加工比开采它们更为重要。
霍尔特姆说:“如果你们只是拥有地下的资源,那你们就没有国家安全可言。”
如果他的观点在西方各国政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那么很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金属精炼行业,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补贴和激励措施出台,以维持现有精炼厂的运转,尽管在当前价格下这些工厂已无法与中国竞争。
中国实施的出口限制措施最终可能导致全球关键金属市场形成两层体系:一种是面向西方消费者的昂贵但安全的供应链,另一种是受北京政治考量影响、价格更低但受制于中国的体系。
来源:www.mining.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