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中国汽车制造商起诉独立电动汽车维修工
来源:carnewschina.com | 作者:沐睿环境-莉哥 | 发布时间: 2025-09-09 | 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2025年的中国,电动汽车(EV)维修工作正日益被视为一种“高风险职业”,这与早期关于与传统内燃机(ICE)车辆相比维修成本更低的承诺形成了鲜明对比。一系列针对独立维修人员的诉讼、严格的维修规定以及获取技术信息的受限情况,凸显了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后市场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车主和维修人员对于“维修权”的界定不明确、难以获取必要的技术数据和零部件,以及维修体系被汽车制造商牢牢掌控等方面。

汽车维修人员因独立维修而面临法律诉讼

已有多起案例表明,电动汽车制造商曾起诉独立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或在网上分享维修流程。其中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例涉及一位名为“龙哥”的维修技师和视频博主,他们因维修三家不同电动汽车公司的车辆并发布相关视频而遭到这些公司的起诉。

更令人担忧的是上海的两名维修技师“大刘”和“小刘”的案件,他们在2024年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入狱6个月(缓刑)。他们的罪行是解锁了两个被锁定的电动汽车电池组。据报道,他们使用诊断工具将一个正常工作的电池组的数据复制到车主被锁定的电池组中,以使其能够释放电力。这一行为被认为可能危及上传到监控平台的车辆数据的真实性,而这些数据是法规所要求的。

像蔚来这样的汽车制造商曾表示,他们的行动主要是为了保障用户安全,并认为授权服务中心能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赞同,他们指出,私自解锁的电池组进入更换站点存在风险,如果将工厂设定恢复到衰减电池上,还可能存在过度充电/放电等安全隐患。品牌声誉也是制造商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然而,这些诉讼在汽车维修行业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导致许多独立维修店从网络平台上删除了电动汽车电池维修的视频和服务内容。现在一些技师更倾向于只为特斯拉等品牌进行维修工作,因为这些品牌在第三方维修方面的诉讼倾向被认为较低。

高昂的成本和“只更换”的观念促使车主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尽管最初的预期有所不同,但电动汽车的维修费用往往高于预期,尤其是对于轻微碰撞的维修费用更是如此。虽然常规保养可能成本较低,但一场轻微的车身碰撞(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可能要花费 5000至15000元(700至2100美元),而对于燃油汽车则只需2000至8000元(280至1100美元)。严重的碰撞甚至可能导致电动汽车报废,而燃油汽车则可能只需花费50000至150000元(7000至21000美元)就能修复。

在授权服务中心普遍采用的“只更换”策略是导致成本高昂的主要原因。由于电动汽车零部件的高度集成以及单个部件成本与整车总成本的比例较低,更换整个系统往往被认为比修复特定部件更简单且更有利可图。例如,像车载充电器这样的常见故障点可能只需要更换一个小型、价格低廉的部件,包括在独立维修店的工时费,成本仅为几百元(几十美元)。然而,授权经销商可能会报价数千美元(数百美元)来更换整个装置。

电池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其成本甚至占车辆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市场上二手电池组的平均价格堪比一辆新车的价格,这使得其更换在很多情况下在经济上不可行。此外,随着大型集成压铸部件的使用日益增多,虽然简化了制造过程,但这也使得局部维修变得困难,很多时候即使是轻微损坏也需要进行完全更换。

“限制访问与所有权”之争

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的售后市场实施了严格的管控,限制了零部件、技术信息以及诊断工具向独立维修店的供应。这为第三方维修人员设置了“无形的障碍”。车主们抱怨那些隐藏在用户协议中的限制性保修条款,这些条款声称未经授权的维修或改装会导致保修失效,尤其是对于像电池系统这样的关键部件。这引发了关于车主是否真正拥有车辆所有权还是仅拥有使用权的争论。

虽然法规要求汽车制造商公开维修技术信息,但这些规定对于电动汽车的实施却进展缓慢。电动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集成化的电子架构以及频繁的空中软件更新,也给独立维修店带来了挑战,因为第三方零部件或维修可能会在更新后导致系统错误或兼容性问题。

缺乏一个强大的独立维修网络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授权服务中心可能在密度和覆盖范围上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这使得车主的选择非常有限。对于那些来自已倒闭制造商的电动汽车车主来说,情况尤其糟糕,他们只能依赖独立维修店,而且往往无法获得官方的技术支持或零部件。

应对挑战

行业专家指出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他们估计中国在电动汽车售后维修服务方面将缺少82.4万名熟练专业人员。与此同时,独立维修店因汽车制造商设置的障碍而难以适应并从电动汽车转型中获益。

近期的政策举措正试图解决这些问题,2025年1月,多个政府部门发布的一份指导意见强调了合理降低电动汽车维修和使用成本的必要性。该意见呼吁丰富维修配件的供应渠道,鼓励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公司向售后市场开放技术并销售“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组件,并推动各行业之间的合规数据共享,同时,新的低速碰撞测试标准和保险风险分类系统也在开发中。

然而,预计这一进程将是渐进式的,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新规定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生效。最终,许多人认为,目前这种汽车制造商对利润丰厚的售后服务市场进行严格控制的模式,将会持续下去,直到法规迫使其变得更加开放和标准化。






来源:carnewschina.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