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台湾设定到2030年蓝碳储量达70万吨的庞大目标
来源:https://europe.autonews.com | 作者:沐睿科技 | 发布时间: 2024-03-26 | 53 次浏览 | 分享到:

沿海生态系统主要是红树林、海草草地和潮汐沼泽,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保护沿海地区和海洋物种的苗圃,以及提供水净化。这些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是巨大的碳库,被称为蓝碳,其形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为蓝碳生态系统(BCE)。 

蓝碳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气候变化和碳财富的全球净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古巴是世界其他地区蓝碳净财富的最大贡献者。然而,只有少数国家可以通过蓝碳完全抵消其碳足迹。 

近年来,台湾已成为发展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的蓝碳市场的先驱。中国政府积极承认蓝碳的价值,并实施了促进其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和举措。 台湾的首要重点是提高沿海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复原力。 政府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和多样化的植树造林项目来扩大其生态保护工作。 出售蓝碳项目产生的碳信用将有助于扩大这些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发展 台湾的目标是到2030年建设70万吨蓝碳绿洲。 

台湾拥有35万吨的蓝碳储量,超过了陆地森林(绿碳)。据信,与类似规模的绿碳生态系统相比,以红树林为基础的蓝碳生态系统提供的碳抵消效果高2.5倍。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为其广阔的蓝碳储量提供了巨大的优势。该岛位于西太平洋,距离中国东南部海岸约100英里(160公里)。 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也为蓝碳提供了担保,因为它更具弹性和稳定性,具有更高的固碳和碳沉积物保留潜力。

与容易受到非法砍伐森林和野火等多种风险影响的林地不同,蓝碳储量具有更大的承受能力,这使其成为投资机会的热点。 预见到这一领域的增长,台湾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现有储量增加一倍,达到70万吨,并加大开发力度。

台湾开启蓝碳机遇新窗口 早在2022年,台湾海洋联盟就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一起成立,以促进学术机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开发和保护台湾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联盟专注于5个关键领域: 蓝碳生态系统 海洋环境可持续性 海洋观测技术 海洋、海洋数据库和研究船的法律和政策 海洋工程技术 台湾海洋联盟主席蒋国平教授(也是台湾海洋大学的教员)进一步加强了联盟的目标,他说:, “该联盟旨在建立一个各种海洋研究的数据库,为法律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的数据,以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改进政府的政策执行。第二个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海洋产业。” 

通过这一步骤,台湾正在展望未来,增加其蓝碳抵消方法,并与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全球使命保持一致。 台湾藻类培育策略确保碳信用 台湾正通过政府支持的试点计划积极调查蓝碳的前景。其中一项技术是微藻培养和碳固存。考虑到浩瀚的海洋,高效的海洋二氧化碳去除(CDR)解决方案可能会消除数十亿吨的CO₂. 这项技术包括利用藻类从周围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其转化为生物量和氧气。

微藻来源于农业、分离物和含有螯合碳的水槽。 此外,大型藻类生物量被压缩并保留在海洋中用于固碳。 对于工业应用,微藻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产生碳信用。仅举几个例子,微藻生物质生产、生物燃料生产、废水处理以及与优化微藻菌株和培养技术相关的各种研发活动。 台湾海洋研究所和国立东华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台湾的海洋物种和蓝碳生态系统建立一流的监测系统。

绿色的幸福:蓝碳换碳信用 气候缓解:该项目通过采用基于海洋的二氧化碳去除技术,积极降低二氧化碳水平,从而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 可再生能源:微藻衍生的生物燃料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实现更清洁的能源格局。 

环境管理:台湾的倡议强调了其对环境管理的承诺,展示了应对气候挑战的负责任和创新方法。 据报道,台湾海洋委员会已完成对原生红树林和海床“蓝碳方法”的修订。该倡议目前正在由环境部审查,旨在“标准化蓝碳固存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测量程序” 2022年3月,台湾正式发布了《台湾2050年净零排放之路》,其中提出了实现2050年净净零排放和发展其蓝碳的行动计划。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台湾为实现到2030年达到700千吨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蓝碳储备倡议有相当大的基础。


来源:https://europe.autonews.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