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拥有巨大的碳捕获和储存潜力,但如何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需要电力公司、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运营商和承包商等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国共同努力。
上游监管机构自然资源部(MNR)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近海有可能储存多达2.58万亿吨二氧化碳。
据调查,中国近海有许多巨大的沉积盆地,地层厚,地层圈闭,地壳稳定,适合储存二氧化碳。
它通过验证的建模、模拟和监测工具,确定了渤海湾、东海和南海的潜在储层。
MNR将进一步评估这些结构,并根据调查寻找海上CCS试点项目的目标区域。
调查提供了一种海上CCS替代方案,以实现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然而,即使海上提供了额外的容量,中国也需要首先解决永久储存的技术问题,将二氧化碳泵入深海含水层或海上枯竭的油气田。
行业官员表示,如果中国真的要进行海上地质碳储存,就需要钻探数千口井,储存作业必须遵守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定。
中国目前在19个省份运营约40个陆上CCS项目,二氧化碳捕获能力为每年300万吨。
其中13个与发电和水泥生产有关,二氧化碳捕获能力为86万吨/年。
11家公司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产能为182万吨/年,其中154万吨/年用于强化采油项目。
这些项目大多从工业来源捕获二氧化碳,如生产燃气发电、石化、煤基化学品或钢铁的工厂。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也推出了在中国南部广东省开发多个CCS中心的计划,该省只有一个海上项目正在开发中。
在广东,中海油已经制定了CCS的分阶段发展计划,首先是在珠江口盆地恩平油田的第一个海上CCS项目,然后是在南海北部湾的几个项目。
中海油表示,恩平项目将扩大规模,以从距离香港76公里的广东大亚湾地区的石化和电力作业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重新注入中国近海的地质构造中,但也计划在老化油井中使用二氧化碳进行三次采油。
到2025年,中海油计划通过第一个方案捕获10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但尚不清楚这一数字是否是净的,或者该估计是否考虑了提高采收率相关产出的排放量增加。
中海油的倡议得到了壳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联合研究协议的支持,该协议要求三方和广东省地方当局评估世界规模CCS项目减少大亚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
国际能源署最近表示,到2050年,全球正在计划的CCS项目将能够捕获和储存76亿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能源行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3%,目前每年1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30%。
来源:https://www.upstreamonline.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