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被美国和欧盟列为关键矿物。 从大西洋两岸初级金属生产的危险状态来看,你不会知道这一点。 注册《澳大拉西亚文摘》 高能源成本,尤其是在欧洲,导致多家冶炼厂关闭或减产,导致运行率为本世纪最低。
早在2020年,世界银行就将铝确定为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绿色能源技术中的“高影响力”和“交叉性”金属。 然而,铝甚至没有进入欧盟《关键原材料法》(CRMA)涵盖的金属名单,该法案将为国内生产和进口依赖设定目标。
美国曾试图通过进口关税来支持其国内生产商,但收效甚微。 如果不解决铝的绿色能源悖论,即使是对国内采购金属提供慷慨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也不太可能奏效。
生产衰退 自2017年以来,西欧原铝产量一直在下滑,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由此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加速了下降趋势。 根据国际铝协会(IAI)的数据,去年产量下降了12.5%,今年进一步下滑,2023年前四个月该地区的年产量平均为270万吨。
15年前,西欧的开工率超过了450万吨。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2019年以来,美国原金属产量一直在下降,七分之二的国内冶炼厂被完全削减,三家产能下降。 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截至去年年底,国内产量仅为产能的52%,进口依存度从2021年的41%增长到54%。
西方产量的下降与中国的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目前约占全球产量的58%,这种主导地位引发了锂和稀土等其他关键矿产的重大再支撑。 虽然美国市场可以依靠加拿大供应原铝,但欧洲传统上依赖俄罗斯,俄罗斯现在是一个问题重重的长期合作伙伴。
绿色需求 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即使考虑到更多的回收利用,如果要实现减排目标,世界还需要2500万吨初级生产能力。 铝直接用于所有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在太阳能发电中,铝以将光伏面板固定在一起的框架的形式占光伏组件的85%。
这种金属的未来需求状况也与电动汽车的加速推出有关。汽车制造商正在使用更多的铝来减轻汽车重量,以提高电池的效率。 根据汽车咨询公司Ducker Carlisle在欧洲铝业公司委托编写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欧洲汽车的铝用量从2019年的174公斤增加到2022年的205公斤,增长了18%。
该报告预测,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预计平均铝含量将从2022年的205公斤增加到2026年的237公斤,到2030年每辆车的256公斤。 西方陷入困境的铝冶炼厂的未来应该是光明的,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将政府资金引导到绿色加速器道路上的时候。 扩大供需差距 然而,问题是,政府的慷慨捐助太多流向了铝的需求方,而不足以供应。 美国智库SAFE的战略工业金属中心表示,《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和《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将向绿色能源部门输送1.25万亿美元。(《美国铝业立法分析》,2023年5月) 由于从太阳能到风能再到电动汽车的所有绿色能源应用都使用铝,综合效应是加速需求。
然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以制造业信贷和国内加工补助金的形式提供给铝供应方的资金仅为1260亿美元。此外,报告指出,投资“取决于脱碳,资金具有高度竞争力”。 被落在后面 碳是铝的绿色能源悖论的核心。
这种金属是实现全经济脱碳的关键材料,但同时也是排放量最高的工业金属之一,尤其是那些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冶炼厂。 SAFE认为:“通过为供应方支持设定脱碳条件,同时增加多个部门的需求,美国陷入了这个循环。”。 换言之,除非同时投资绿化电力供应,否则简单地为冶炼厂提供资金以减少其直接排放并不能解决问题。 欧洲铝业监管事务高级经理Emanuele Manigrassi表示,拟议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加剧了欧洲的碳问题,该机制“弊大于利”。 Manigrassi在5月17日的一篇博客中写道:“我们预计CBAM只会增加欧洲铝的生产和消费成本,而不会减少全球排放。”。
能源,特别是绿色能源,是在欧洲和美国保留原铝生产基地的关键。
外管局警告称,美国目前的政策忽视了铝的绿色力量悖论,“有可能把自己的铝抛在身后”。 美国和欧洲的部门都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全面的方法。 欧盟可以从将铝纳入CRMA开始。 欧洲铝业公司秘书长Paul Voss上个月在与Eurometaux联合主办的论坛上表示,欧洲原铝行业正面临生存危机。 他说:“如果政治信号是这些材料不是很重要,当然,你可以把它束之高阁。”。
但如果欧洲想继续生产原铝,“就把我们列入该死的名单吧。” (这里表达的观点是作者、路透社专栏作家Andy Home的观点。)
来源:https://www.mining.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