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指令》的修订为工业和运输中的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Pia Kerres、Corinna Klessmann和Matthias Schimmel反思了RFNBO条款及其向不断发展的欧洲氢气市场发出的投资信号。
Pia Kerres、Corinna Klessmann和Matthias Schimmel是全球管理咨询公司Guidehouse的专家,该公司为能源供应商、企业和公共部门提供咨询。
223年3月30日,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就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I)达成了临时协议。
REDIII是“适合55岁”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使欧盟立法与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保持一致。
可再生氢气及其衍生物,也称为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FNBO),是难以削减的行业(如钢铁、化工、航空或海事)脱碳的关键工具。 它们的重要作用反映在REDIII的目标架构中。
分解目标:什么时候…
REDIII规定,到2030年,RFNBO必须至少占工业部门可再生氢气使用量的42%,到2035年必须至少占60%。
这些目标有某些豁免,包括在计算RFNBO总量时对副产品和中间产品的豁免。
此外,如果成员国已经实现了其对具有约束力的欧盟可再生能源总体目标的国家贡献,并且在2030年和2035年化石燃料中的氢气份额分别不超过23%和20%,那么它们可以将行业目标降低20%。
其结果是工业部门氢气使用的RFNBO目标较低(即2030年和2035年分别为33.6%和48%)。 这一折扣规则是欧洲先前就低碳与可再生氢气的作用进行讨论的结果。
目前,工业氢气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化肥行业,这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实现RFNBO的目标。
预计炼钢和高温工艺部门(如玻璃制造、水泥)将产生额外的工业氢气需求,最终取代天然气的使用。
虽然这一目标给现有的工业氢气使用带来了压力,但“新”应用预计将从一开始就使用可再生/低碳氢气。
在运输部门,为先进生物燃料和RFNBO在供应给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中的份额设定了到2030年5.5%的约束性综合次级目标。
在此目标范围内,RFNBO的最低要求为1%。 RFNBO的目标在谈判期间大幅降低,低于欧盟委员会提案中的2.6%。
然而,REDIII对运输部门的定义现在包括海运和航空,与REDII相比,范围大大扩大。 人们可以预期,RFNBO将主要用于航空和海事部门。
…以及如何?
成员国现在必须确定实现国家目标的监管框架。
由于REDIII没有提出实现行业目标的措施,各国政府可以从一系列工具中进行选择,包括对行业的直接配额、支持计划,如差异碳合同,或间接措施,如绿色产品标签。
与此同时,欧盟排放交易计划(ETS)继续激励减排技术,并转向低碳解决方案。 对于运输部门,新的次级目标需要纳入国家运输燃料配额义务,即国家燃料供应商负责实现这一目标。
跟踪:目标会计
该RFNBO子的目标作出贡献的总体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概述了在REDIII. 但是,可再生电力用于生产RFNBOs将不予以计算,违反REDII.
相反,能源内容的RFNBOs生产将被计算在部门和国家,他们是消耗。 这种新的会计做法与会计的生物燃料,并认为换算损失时产生氢气。
基于这种新的会计方法,氢贸易也会有影响成员国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现。
会议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的轨迹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的会员国有潜力成为主要出口国的RFNBOs(例如,西班牙、芬兰)由于更高的总的电力需求。
相比之下,成员国进口RFNBOs(例如,德国、比利时)可以更容易地实现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来平衡这种影响,REDIII介绍了该项合作协议,以使会员国能够分裂目标的统计数据。 除非另有约定,鼓励会员国数高达70%的RFNBOs消耗在进口国达到30%的出口国。
虽然会计规则的一般赞成RNFBO进口、氢生产带来了各种利益相关出口国,大部分是有关当地创造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会计效果仅仅是相关的出口的欧盟成员国。 出口国可从欧盟以外的不必考虑上述问题,因为他们不受到REDIII目标。
所以什么?
部门RFNBO目标和新的会计系统可以增加重点放在需求方面的政策工具(例如配额的义务或金融支持方案).
这些文书可以确保可靠的需求为可再生的氢和保护,使用氢部门的最需要的地方,即在难以消除的部门。 触发的需求可能提供与本地生产或进口的氢气。
结论
通过分的目标在工业和运输部门,该指令创建安全需求为可再生氢,到2030年。 REDIII从而且还创建了投资的确定性对于开发实施的氢的供应项目。 这的确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氢市场的斜坡。
来源:www.euractiv.com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