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伦
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常务副主任,北京市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十月的北京气温渐低,却正是最美时节,红橙黄绿,斑斓如画。毗邻首都机场的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却有着两重天地:试验厂房墙外是醉人的秋景,墙内是试验后残损的样品,激烈严苛的测试时常进行。
在这里,彭永伦见证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日新月异的进步,他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值五彩斑斓的好时期,甚至是直面国际竞争,质检工作要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好发挥引导和保驾护航作用。”
汽车侧面碰撞测试
彭永伦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知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家明,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清华物理系完成九年学习之后,彭永伦进入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担任主任工程师,自此再没有离开过质监系统,并在2013年成为北京质监系统最年轻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之一。
筹建
国家汽车质检中心
2007年,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启动筹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彭永伦承担具体的筹建工作任务。他从零开始组建团队、开展调研、撰写可行性报告、请专家做实验室建设规划,经历立项、工程建设、实验室评审等,于2013年建立起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彭永伦表示:“虽然现在更多是在做运营管理,但是没有放弃对技术的钻研,一直在承担、参与纯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重大科研课题,持续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汽车正面碰撞测试
布局新能源
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能力
质检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却在汽车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彭永伦介绍说,“我们为政府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汽车产品市场准入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研发提供测试服务,还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技术支持。”
“虽然很少直面消费者,但我们会围绕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汽车质量问题开展测试工作,已多年承担北京市消费者保护协会关于电动汽车低温续驶里程比较试验项目和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项目。”彭永伦进一步表示,“未来,我们将在做好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检测的基础上,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方向进行能力布局,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车内空气质量测试
完善
北京氢能质量标准
近期,北京市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彭永伦担任标委会主任委员,负责北京氢能质量标准化研究起草工作。
在彭永伦看来,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标准架构,但由于氢能产业链条相对较长,涉及到制储运、加氢设施和氢能应用等诸多环节,现有国家标准还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研发和示范运行的急迫需求。因此,国家通过设立示范运行城市群来引导和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队标准等都在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期,就像十年前的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还在进行快速迭代。相信未来的氢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必将成为重要一环,氢燃料电池汽车会与纯电动汽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彭永伦说。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彭永伦
Q 纯电动汽车近些年快速发展,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都不断提升,同时电池安全一直以来是新能源汽车重中之重,对于该领域,您觉得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A 动力电池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安全问题,还有其他好多问题都跟电池相关,未来电动汽车要想进一步突破,电池技术的突破至关重要。
目前来看,通过这些年政府的支持引导,企业的不断创新,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助力电动汽车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强电池安全技术的研究,在提前预警、故障诊断、防止热失控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给消费者呈现更多更好更安全的汽车产品。
Q 消费者关心的里程虚标、里程衰减等问题,这是否属于产品质量监督的范畴?
A 汽车产品质量监督主要是通过市场准入、一致性抽查、三包管理、缺陷召回等方式来开展,对于续驶里程,消费者确实非常关注。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说续驶里程必须说工况也就是行驶的状况。国家标准里都规定了标准工况,不管是以前的NEDC,还是现在的CLTC或者WLTC。但这些标准工况只存在于实验室,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都与它们有所不同,因此实际续驶里程会发生变化。其实燃油车也有同样的续驶里程问题,只不过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要短一些,并且因为环境温度等对动力电池性能的影响,电动车的续驶里程才会变得如此敏感。为了回应消费者的关切,北京市消费者保护协会已经连续两年委托我们开展低温条件下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比较试验,通过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企业畅销车型续驶里程达成率的比较,让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个车型续驶里程的表现情况,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
Q 电动化转型大潮中,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以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新能源车目前产品质量方面评价表现如何?
A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真的越来越好了,我现在就开自主品牌的电动车。我觉得这些年,自主品牌电动车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一改以前油改电、续驶里程短、样子难看的旧印象。现在买电动车,自主品牌绝对是首选,不仅性能优越、安全性高,有的配置与进口或合资品牌比起来,可以说越级配置,最后还有一条,颜值也越来越高。
Q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作为产品质量的把关部门,为有效监管助力汽车质量提升,我们现在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未来重点方向会是哪些?
A 北京质检院所属汽车检测研究所,建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权的国家汽车质检中心,拥有汽车碰撞、排放节能、灯光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等专业检测实验室及全项检测能力,并已获得国家工信部“公告”检测资质、总局3C产品检测资质、交通运输部营运车辆达标车型检测资质等。
我们一方面为政府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汽车产品市场准入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研发提供测试服务,还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已多年承担北京市消费者保护协会关于电动汽车低温续驶里程比较试验项目和车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项目,面对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汽车质量问题开展测试工作。
未来,我们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方向进行能力布局,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Q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也涌现了很多的造车时间较短的新势力,他们拥有更先进制造设备和产品开发思维,但产品质量水平如何?
A 现在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如蔚小理,还有哪吒、零跑等,他们也都成立很多年了,他们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经历了市场的考验,展现出了顽强生命力。他们不仅拥有更先进制造设备和产品开发思维,也拥有雄厚的技术团队和过硬的技术实力。我个人感觉,他们相对于传统车企业的成功,还在于他们能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直接面对消费者在使用汽车时的痛点,以及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诚意。也许他们在技术底蕴上还需要进一步沉淀和积累,在底盘调校、车辆可靠性和耐久性、一致性品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相信再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可以做得跟其他传统车企一样好,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比有些传统车企更好。
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在汽车电动化的大潮中迎来机遇与挑战,中国的车企们,良性竞争、互相促进,最终消费者收益,汽车产业发展,企业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Q 您曾主持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检测标准研究,近期又担任了刚刚成立的北京市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作为汽车质监方面的专家,在面对汽车产业能源转型这个大背景时,我们的标准研究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您认为,未来氢能源将在生产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又将如何推进氢能产业的规范发展?
A 标准研究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引领。在面对汽车产业能源转型这个大背景时,我们的标准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适应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标准本质上是行业的技术共识,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标准以什么方式出现非常关键。比如在一项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不同的技术路线空间,让他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时候主要通过企业标准或者团体标准来明确技术要求和验证条件为宜;在发展中期,几个技术路线基本成熟,就需要主要通过行业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来统一共识,让产业链上下有效衔接;在产品推入市场,涉及质量安全监管的时候,就需要强制性国家标准或市场准入,来规范安全要求,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关技术还在进行快速迭代。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标准架构,并出台了基础性的产品、基础设施、界面与通讯、安全等相关标准,但由于氢能产业链条相对较长,涉及到制储运、加氢设施和氢能应用等诸多环节,现有国家标准还不够完善,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研发和示范运行的急迫需求。现在国家通过设立示范运行城市群来引导和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队标准等都在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刚刚成立的北京市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认真研究分析氢能产业发展的标准化需求,在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出台北京市、京津冀氢能产业链中急需和细化的氢能产品检验检测相关标准,协助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利于促进技术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实现快速迭代,有利于促进产业链企业以“统一步调”的方式实现区域协同,有利于为未来相关产品国家统一标准的研制打下坚实基础;为北京市氢能产品检验检测的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个人的理解,未来的氢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必将成为重要的一环,氢燃料电池汽车,也会与纯电动汽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前瞻技术研发与工业级工程研发验证转型的科技服务企业。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服务机构,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特斯拉,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并为国内第一辆新能源出口欧盟提供全套REACH服务方案,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
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