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征求《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行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意见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流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的要求,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组织完成了《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并于2021年12月30日前将意见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联系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张莹
联系电话:010-83940759/15910908056
电子邮箱:merryzhy@qq.com
附件:1.《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征求意见稿).doc
2.《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以下为《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的流程、鉴定及分类、包装、储存、标识及说明书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和分拣中心开展汽车类和摩托车类回用件的鉴定及分类活动。其他机动车类的回用件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 22128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GB/T 26989 汽车回收利用 术语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GB 22128和GB/T 269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用件 reused parts
从报废机动车上拆解得到的,除“五大总成”和动力蓄电池以外的,能够继续用于其设计用途的零部件。
注: 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统称“五大总成”。
3.2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ELV collecting and dismantling enterprises
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证书,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经营业务的企业。
[来源:GB 22128—2019,3.7]
3.3
分拣中心 sorting center
开展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收集、鉴定、分选、分类、清洗、检测、包装、储存、销售等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活动的场所。
3.4
鉴定 Identification
根据外观检测或技术检测的要求,对拆解零部件的完好程度进行鉴别和评定的过程。
4 鉴定及分类流程
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流程见图1。
图1 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流程
5 鉴定及分类
5.1 基本要求
5.1.1 报废机动车零部件检测分为外观检测与技术检测。
5.1.2 应对报废机动车零部件的信息进行鉴定并登记。
5.1.3 根据机动车出厂日期确定零部件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10年的应直接判定为非回用件。
5.1.4 报废新能源汽车拆卸的动力蓄电池应当交售给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或者从事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的企业。
5.1.5 应建立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销售台账,如实记录编码、数量、流向、型号相关信息。
5.1.6 回用件宜进入维修市场流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或分拣中心应将《回用件检测及分类记录表》及说明书随产品交付给消费者。
5.2 外观检测
5.2.1 应通过目测、触摸对报废机动车零部件的外观缺陷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裂纹、破损:零部件局部(表面)出现的破裂、损坏、裂纹;
b) 变形:零部件出现弯曲、扭曲、错位等变形现象;
c) 锈蚀:零部件表面出现明显或严重的氧化、腐蚀痕迹;
d) 凹凸:零部件表面存在高于或低于周围(向外或向上)与原件明显不符的部分,金属件的边缘、孔内或较光滑的面上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光滑、不平整的部分;
e) 毛刺毛边:零部件表面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光滑、不平整的边缘;边缘出现的明显毛刺;
f) 压、碰伤:零部件受其它硬物挤压、磕碰等造成其表面上出现的伤(凹)痕;
g) 拉、划伤:零部件受其它硬物摩擦(拉拽)造成其表面上出现的线性划伤(凹)痕;
h) 转动异常:零部件不能转动,或转动卡顿、异常摩擦等情况。
5.2.2 应根据外观缺陷检测结果或客户需求的实际情况作出判定,并填写附录A:
a) 检测结果中均为“否”,初步判定为回用件;
b) 检测结论中有一项以上为“是”,直接判定为非回用件。
5.3 技术检测
5.3.1 经5.2检测判定为回用件的报废机动车零部件,可按照必要性选择是否进行技术检测。
5.3.2 车灯、中控、空调等内外装饰用零部件不需要进行技术检测,但需要经过试用确保零部件正常运行。
5.3.3 有必要进行技术检测的零部件应根据使用安全性或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列出的某一项或几项,也可根据需求增加其他技术检测项:
a) 形位公差:应进行测量检测;
b) 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应进行压力检测、磁粉探伤、荧光探伤、超声波检测、电涡流检测、X光检测、渗漏检测;
c) 内部缺陷:应进行压力检测、超声波检测、X光检测;
d) 磁性缺陷:应进行磁记忆检测。
5.3.4 应根据5.3.3的技术检测方法,判断回用件的内部缺陷、尺寸偏差、裂纹、碰伤、疲劳、松弛、磨损、硬度等,并填写附录A:
a) 经技术检测结果中均为“否”,判定为回用件;
b) 检测结论中有一项以上为“是”,直接判定为非回用件。
5.4 分类
根据外观检测与技术检测后,应根据回用件的适用车型(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等)、类型(如标准件、通用件、专用件等)和功能结构及系统模块进行分类。
5.5 分拣
根据车型、类别及功能分类的要求对报废机动车回用件进行拣选,并进行编码、包装、储存。
5.6 信息登记
5.6.1 报废汽车回用件应按附录B进行统一格式编码。报废摩托车回用件应按附录C进行统一格式编码。其它机动车可参照此分类进行编码。
5.6.2 应登记回用件来源信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识别代号、机动车类型、机动车产品型号、零部件名称及其型号、机动车出厂日期、零部件出厂日期、零部件生产企业等。
5.6.3 报废机动车回用件鉴定及分类的信息,应详细记录并保存,保存时间不低于3年。
6 包装、储存、标识及说明书
6.1 包装
6.1.1 应分类包装,不得混装。
6.1.2 包装应符合GB/T 191的要求。
6.2 储存
不同回用件应单独储存,储存应符合GB 22128、QC/T 238的要求。
6.3 标识
6.3.1 应在回用件外观以及包装上分别注明标识,标识应清晰易见、坚固耐久且不易替换。
6.3.2 “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标识见附录D。
6.3.3 标识应根据回用件的大小,同比例缩小或者放大,标识直径不应小于20 mm。
6.4 说明书
6.4.1 回用件应具有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a) 产品名称;
b) 鉴定及分类企业名称;
c) 产品统一编码;
d) 产品型号;
e) 产品规格;
f) 产品出厂日期;
g) 机动车车架号;
h) 回用件统一标识。
A
附录A
(资料性)
回用件检测及分类记录表
A.1 回用件检测及分类记录表
回用件检测及分类记录表见表A.1。
表A.1 回用件检测及分类记录表
检测单位 | 检测人员 | 检测日期 | |||
机动车类型 | 机动车产品型号 | 车辆识别代号 | |||
机动车生产企业 | 机动车出厂日期 | 零部件名称 | |||
零部件型号 | 零部件出厂日期 | 零部件使用年限 | |||
序号 | 内容 | 结果 | 备注 | ||
描述 | (是/否) | ||||
1 | 外观检测 | 裂纹、破损 | |||
2 | 变形 | ||||
3 | 锈蚀 | ||||
4 | 凹凸 | ||||
5 | 毛边/毛刺 | ||||
6 | 有过修补 | ||||
7 | 碰伤/划伤 | ||||
8 | 转动异常 | ||||
9 | 技术检测 | 形位公差 | |||
10 | 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 ||||
11 | 内部缺陷 | ||||
12 | 磁性缺陷 | ||||
13 | 其它问题 | ||||
鉴定结果 | □ 回用件 □ 非回用件 | ||||
备注: 1、 信息及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项,可根据实际要求增减检测项目。 2、 本文件应与被检测零部件一起转移。 |
B
B
附录B(规范性)报废汽车零部件分类编码
B.1 报废汽车零部件分类编码
报废汽车拆解零部件分类编码见表B.1。
表B.1 报废汽车拆解零部件分类编码
组号 | 分组号 | 组号 | 分组号 | ||||
Q01 | 底盘部分 | Q01011 | 方向机总成 | Q02 | 外观件部分 | Q02011 | 车门总成 |
Q01021 | 前桥总成 | Q02021 | 玻璃升降器总成 | ||||
Q01031 | 后桥总成 | Q02031 | 天窗总成 | ||||
Q01040 | 摆臂 | Q02040 | 车门壳 | ||||
Q01050 | 差速器 | Q02050 | 倒车镜 | ||||
Q01060 | 减震器 | Q02060 | 机盖 | ||||
Q01070 | 打气泵 | Q02070 | 尾盖 | ||||
Q01080 | ABS | Q02080 | 保险杠 | ||||
Q01090 | 刹车泵 | Q02090 | 门把手 | ||||
Q01200 | 助力泵 | Q02200 | 车门外饰亮条 | ||||
Q01210 | 刹车踏板 | Q02210 | 雨刮 | ||||
Q01220 | 半轴 | Q02220 | 轮眉 | ||||
Q01230 | 羊角 | Q02230 | 叶子板 | ||||
Q01240 | 轴承 | Q02240 | 踏板 | ||||
Q01250 | 轮毂 | Q02250 | 玻璃 | ||||
Q01260 | 轮胎 | Q04 | 车灯部分 | Q04011 | 大灯总成 | ||
Q01270 | 传动轴 | Q04021 | 尾灯总成 | ||||
Q01280 | 电子助力 | Q04031 | 雾灯总成 | ||||
Q03 | 内室部分 | Q03011 | 座椅总成 | Q04041 | 刹车灯总成 | ||
Q03021 | 后排座椅总成 | Q05 | 发动机部分 | Q05011 | 发动机总成 | ||
Q03031 | 仪表台总成 | Q05021 | 缸盖总成 | ||||
Q03040 | 方向盘 | Q05040 | 曲轴 | ||||
Q03050 | 仪表 | Q05050 | 中缸 | ||||
Q03060 | 手刹杆 | Q05060 | 油底壳 | ||||
Q03070 | 挂档杆 | Q05070 | 活塞连杆 | ||||
Q03080 | 扶手箱 | Q05080 | 机油泵 | ||||
Q03090 | 杂物箱 | Q05090 | 节气门 | ||||
Q03200 | 车载导航 | Q05200 | 点火线圈 | ||||
Q03210 | 车载CD | Q05210 | 高压包 | ||||
Q03220 | 空调出风口
| Q05220
| 喷油嘴
|
表B.1 报废汽车拆解零部件分类编码(续)
组号 | 分组号 | 组号 | 分组号 | ||||
Q03 | 内室部分 | Q03230 | 安全带 | Q05 | 发动机部分 | Q05240 | 进气管 |
Q03240 | 柱内饰板 | Q05250 | 排气管 | ||||
Q03250 | 车顶内饰 | Q05260 | 飞轮 | ||||
Q03260 | 地毯 | Q05270 | 涡轮增压器 | ||||
Q03270 | 组合开关 | Q05280 | 燃油泵 | ||||
Q03280 | 空调开关 | Q05200 | 空调压缩机 | ||||
Q03290 | 暖风机 | Q05210 | 油管系列 | ||||
Q03300 | 排挡机构 | Q05220 | 消声器 | ||||
Q03310 | 遮阳板 | Q05230 | 气门室盖 | ||||
Q06 | 马达 电机 部分 | Q06010 | 马达 | Q07 | 变速箱部分 | Q07011 | 变速箱总成 |
Q06020 | 发电机 | Q07021 | 分动箱 | ||||
Q06030 | 升降机马达 | Q07030 | 变速箱壳体 | ||||
Q06040 | 座椅马达 | Q07040 | 大力鼓 | ||||
Q06050 | 天窗马达 | Q09 | 电器部分 | Q09011 | 全车电脑总成 | ||
Q06060 | 方向机马达 | Q09020 | 发动机电脑 | ||||
Q06070 | 锁块马达 | Q09030 | 变速箱电脑 | ||||
Q06080 | 雨刮马达 | Q09040 | 车身电脑 | ||||
Q06090 | 踏板马达 | Q09050 | ABS泵模块 | ||||
Q06200 | 鼓风机马达 | Q09060 | 雷达模块 | ||||
Q06210 | 怠速马达 | Q09070 | 大灯模块 | ||||
Q06220 | 倒车镜马达 | Q09080 | 车门模块 | ||||
Q06230 | 喷水马达 | Q09090 | 尾门模块 | ||||
Q06240 | 冷气泵 | Q09200 | 油泵模块 | ||||
Q08 | 其它部分 | Q08011 | 线束总成 | Q09210 | 天窗模块 | ||
Q08021 | 全车锁 | Q09220 | 升降机模块 | ||||
Q08030 | 机脚胶 | Q09230 | 喇叭 | ||||
Q08040 | 感应件 | Q09240 | 音响 |
备注:
1、汽车回用件的编码由Q+8位数字组成,Q表示汽车,前2位是大类号,第3-4位是小类号,第5位是总成件或非总成件区分,第6位-第8位是序列号(例如:Q09070001代表产品属于电器部分的大灯模块,为非总成件,序号为001)。
2、前1-2位为一级分类,即大类号,分别为:(Q01)底盘部分,(Q02)外观件部分,(Q03)内饰部分,(Q04)车灯部分,(Q05)发动机部分,(Q06)马达电机部分,(Q07)变速箱部分,(Q08)其它部分,(Q09)电器部分。
3、第3-4位为小类号,细分类。第5位为总成件与非总成件分类:(1)代表总成件,(0)非总成件。
4、第6-8位为回用件名称序号。本附录细分至第5位,第6-8位根据回用件具体进行编码。
5、其他未列入零部件可参考此编号进行编制。
6、其他机动车可参考此分类进行编号。
C
C
附录C(规范性)报废摩托车零部件分类编码
C.1 报废摩托车拆解零部件分类编码
报废摩托车拆解零部件分类编码见表C.1。
表C.1 报废摩托车拆解零部件分类编码
组号 | 分组号 | 名称 | 组号 | 分组号 | 名称 | ||
M01 | 发动机部分 | M 01101 | 发动机总成 | M04 | 传动 系统 | M 04001 | 离合器 |
M 01002 | 缸盖 | M 04002 | 变速箱 | ||||
M 01003 | 气缸 | M 04003 | 变速箱操作装置 | ||||
M 01004 | 曲轴箱 | M 04004 | 起动机构 | ||||
M 01005 | 活塞 | M 04005 | 皮带传动组件 | ||||
M 01006 | 活塞环 | M 04006 | 链条传动组件 | ||||
M 01007 | 曲轴 | M 04007 | 轴传动组件 | ||||
M 01008 | 气门 | M05 | 行走 系统 | M 05001 | 车架 | ||
M 01009 | 凸轮轴 | M 05002 | 挡泥板 | ||||
M 01020 | 燃油箱 | M 05003 | 车叉 | ||||
M 01021 | 机油滤清器 | M 05004 | 减震 | ||||
M 01022 | 燃油泵 | M 05005 | 减震配件 | ||||
M 01023 | 机油泵 | M 05006 | 车轮 | ||||
M 01024 | 化油器 | M 05007 | 轮毂 | ||||
M 01025 | 电喷组件 | M 05008 | 轮辋 | ||||
M 01026 | 进气歧管 | M 05009 | 车锁报警 | ||||
M 01027 | 排气歧管 | M 05020 | 保险杠 | ||||
M 01028 | 排气管 | M 05021 | 后视镜 | ||||
M 01029 | 水箱风机 | M 05022 | 储物箱 | ||||
M 01030 | 水箱 | M 05023 | 护框 | ||||
M02 | 车灯 | M 02101 | 大灯总成 | M 05024 | 停车架 | ||
M 02102 | 尾灯总成 | M 05025 | 扶手 | ||||
M 02003 | 转向灯 | M 05026 | 挡风玻璃 | ||||
M 02004 | 刹车灯 | M06 | 操纵 系统 | M 06001 | 转向柱 | ||
M03 | 电器 仪表 | M 03001 | 蓄电池 | M 06002 | 车把 | ||
M 03002 | 发电机 | M 06003 | 把套 | ||||
M 03003 | 启动电机 | M 06004 | 软轴 | ||||
M 03004 | 整流器 | M 06005 | 拉锁 | ||||
M 03005 | 分电器 | M 06006 | 制动器 | ||||
M 03006 | 火花塞 | M 06007 | 制动助力油箱 | ||||
M 03007 | 开关 | M 06008 | 液压油管 | ||||
M 03008 | 按钮 | M 06009 | 制动钳 |
表C.1 报废摩托车零部件分类编码(续)
组号 | 分组号 | 名称 | 组号 | 分组号 | 名称 | ||
M03 | 电器 仪表 | M 03009 | 喇叭 | M06 | 操纵 系统 | M 06020 | 制动踏板 |
M 03020 | 仪表台 | M 06021 | 拉杆 | ||||
M 03021 | 传感器 | M 06012 | ABS | ||||
M 03022 | 继电器 | M07 | 通用件 | M 07001 | 金属硬管 | ||
M 03023 | 线束 | M 07002 | 橡胶软管 | ||||
M 03024 | 计数器 | M 07003 | 紧固件 | ||||
M 03025 | 音响 | M 07004 | 轴承 | ||||
M 03026 | 空调 | M 07005 | 轴套 | ||||
M 03027 | 车载CD | M 07006 | 齿轮 |
备注:
1、摩托车的编码由M+8位数字组成,M表示摩托车,前2位是大类号,第3-4位是小类号,第5位是总成件或非总成件区分,第6位-第8位是序列号。(例如:M02040001 刹车灯,组号为M0204,非总成件,序号为001)。
2、前2位数字为一级分类编号,分别为:(M01)发动机部分,(M02)车灯,(M03)电器仪表,(M04)传动系统,(M05)街上系统,(M06)操纵系统,(M07)通用件。
3、第3-4位为小类号,细分类。
4、第5位为总成件与非总成件分类:(1)代表总成件,(0)非总成件。
5、第6-8位为回用件名称序号。
6、本附录细分至第5位,第6-8位根据回用件具体进行编码。
7、其他未列入零部件可参考此编号进行编制。
附录D(规范性)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标识
报废机动车回用件的标识见图D.1。
图D.1 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标识
注1: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标识主要是为了达到统一性、标准化的管理。图D.1中的“R”是“Reused parts”为英文说明,整体表达来源于车辆并回用于车辆,表示循环回用。
注2: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或分拣中心可根据回用件的大小来确定标识的适宜规格,应确保清晰易见、坚固耐久且不易脱落。
●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
上海沐睿环境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