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中国车企欧洲攻略初见成效 | 中国汽车报
来源:中国汽车报 | 作者:沐睿环境-莉哥 | 发布时间: 2022-01-17 | 391 次浏览 | 分享到:

尽管2021年海外汽车市场依然未能摆脱疫情的影响,但中国车企的出海步伐并没有因此放慢,反而加速了。例如,上汽、奇瑞、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市场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多家车企的出口量实现翻番。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企业也争相开拓海外业务,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欧洲,成为众多造车新势力企业以及传统车企的重要目标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累计出口辆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这也是我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其突出,同比增长3倍。在此背景下,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量均大幅增长,创下新高。例如,2021年1~11月,上汽乘用车出口24.5万辆,已超过2020年总出口量;奇瑞汽车累计出口23.79万辆,同比增长137.6%;长安汽车累计出口10.9万辆,同比增长120%;吉利汽车累计出口近10万辆,同比增长约61%;江汽集团累计出口6.8万辆,同比增长112.8%。此外,2021年全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14.2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03.7%。

欧洲成出口核心增长点

“出口是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很大的增长点,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疫情导致其他品牌产品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汽车产品在档次上相较此前提高许多,性价比也进一步提升。”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总体出口市场或将达到200万辆的规模,2022年汽车出口量也将维持较高增长。陈士华表示,以往中国品牌燃油车出口至发达国家较难,新能源汽车则不同,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国,成为拉动中国品牌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亚洲(其他国家)63.55万辆,同比增长67%;出口欧洲48.12万辆,同比暴涨234%,为各地区市场增幅之最,尤其是11月单月出口量同比剧增391%。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17~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逐步回升,主要是来自非洲和欧洲市场的贡献。近期,出口欧洲的份额增长突出,尤其是比利时和法国,无论是出口总量还是涨幅,都比较高。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增量来自欧洲市场和南亚市场,面向西欧、北欧、中欧等地区的增速较高。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十分抢眼,而且均价达到了3万美元的良好水平。

可以看出,中国车企在“出海”方面正逐步改变过去主要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局面,开始在欧美等成熟的汽车市场实现突破,尤其是近年来热捧新能源汽车的欧洲市场,受到中国车企的青睐。此外,芯片短缺危机也为中国汽车出口提供了增长空间。在海外疫情持续肆虐之下,中国汽车业完整的产业链所带来的供给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缺芯潮”对于中国汽车出口利好明显。

新旧势力角逐欧洲

面向欧洲市场,无论是中国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加大攻势,新能源汽车在各大车企“出海”产品单上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

2020年年初暴发的疫情让欧洲车市深受打击,但当地电动汽车市场却实现逆袭,迎来大幅增长,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为此,不少中国车企决定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在欧洲布局。例如,2020年10月,上汽集团旗下运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安吉凤凰号装载近1800辆名爵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与此同时,上汽集团还发布了2025年欧洲市场目标,即到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规模力争突破10万辆级。据了解,上汽名爵和大通已登陆英国、荷兰、比利时、挪威、丹麦、法国、德国等10余个欧洲国家。2020年全年,依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支撑,上汽名爵和大通在欧洲销量超过4万辆。

除了直接出口外,一些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建设的工厂已经开始量产。例如,比亚迪在匈牙利、法国设有工厂,用于生产电动大巴,并交付给欧洲客户。吉利英国考文垂工厂生产的黑色电动出租车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

另外,近年来中国电池厂商“出海”也成为一股潮流。为了给宝马电动汽车配套,宁德时代首座欧洲电池工厂花落德国图林根州。近日,外媒报道,宁德时代考虑在波兰再建一座电池工厂。2021年6月,中国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与雷诺达成合作,计划在法国兴建电池工厂;7月又与日产达成合作,计划在英国桑德兰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2021年11月初,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面,后者表示希望与远景合作建设欧洲大陆首个零碳产业园。可以看出,在欧洲各国谋求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中国电池及电动汽车厂商迎来更多机遇。

新能源汽车成助攻小能手

众所周知,欧洲汽车市场强企林立,拥有百年造车经验和基础。时至今日,欧洲仍然是全球汽车业重镇。进军欧洲市场,难度可想而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车企迟迟无法叩开欧洲市场的大门。而今,席卷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浪潮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而主打智能、电动的造车新势力们,更是迫不及待地走出国门,并统一将目光对准了欧洲市场,尤其是挪威。

目前,挪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90%,成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登陆欧洲的首选之地。2020年年底,首批小鹏G3抵达挪威并交付给当地客户。2021年9月底,蔚来ES8在挪威上市并开启用户交付,正式宣告出海,位于挪威奥斯陆的首家“欧洲牛屋”随后开业。另外,欧版爱驰U5于2020年进入法国市场,威马EX5也在同一年出口欧洲,成为优步旗下司机的可选车型。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如果能在欧洲市场立足,就意味着品牌和产品经受住了考验,无异于给自己镀一层金。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对欧出口剧增的现象正是始于2021年。他指出,中国汽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智能网联配置大幅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另外,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缺芯情况明显,汽车供应短缺,而中国车企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再加上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也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新机遇,新能源汽车出口出现爆发性增长。

重在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

蔚来敲开欧洲市场大门的关键,就是一张史上最严E-NCAP碰撞测试五星认证成绩单。2021年9月,E-NCAP发布2021年度第5批测试车型评价结果,除了一众欧洲品牌车型外,中国蔚来ES8也在其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最新版E-NCAP五星评价。这也是自2020年E-NCAP新规实施以来,第一款拿到五星评价的中国纯电动车型,意味着“中国制造”在汽车安全方面正逐渐得到欧洲相关机构的认可。

不过,要想在欧洲立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要考虑税率、政策、法规、标准等细节外,塑造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形象非常关键。对此,J.D. Power咨询公司此前曾给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意识到海外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在期待、喜好、习惯、行为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其次,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首款产品在质量、外形、服务等方面都要令人惊艳;最后,可在本土市场进行颠覆性创新尝试,然后把成功经验带到海外市场,以一个创新者的姿态展现自己。

为了塑造品牌形象,设立体验店、推直营模式等都是中国车企积极尝试的营销模式。2020年10月,吉利旗下领克品牌位于欧洲的首家体验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业,全新领克01全球版车型也同步在中、欧两地开启预售。之后,领克在瑞典、比利时、德国等国也陆续开设体验店。领克欧洲体验店打破了传统的4S店模式,强调沉浸式体验,且推出“订阅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短租、长租或者直接购买。截至目前,领克已经在欧洲市场建设了7家体验店,预计2022年再开设4家体验店,从而全面打开欧洲市场。

领克成为吉利海外销量持续攀升的功臣之一,2021年11月,领克以订阅模式向欧洲客户交付1167辆汽车;2021年前11个月,领克品牌向欧洲市场出口了10702辆汽车。从领克的做法可以看出,中国车企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已经不再局限于卖车,而是有意识地打造差异化竞争,在当地消费者中提升品牌的认知度。

欧洲是世界汽车的起源地,要想真正成为全球化车企,进军欧洲市场是中国车企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目前来看,中国车企,尤其是高端品牌进军欧洲市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只是开始而已,前路依然漫漫。



更多信息请点击官方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wwM9K2x6h3EcHg9VdI3mg

●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

上海沐睿环境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汽车法规合规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多年来,为上汽,长城,宇通,大通,爱驰,蔚来等OEM提供汽车环保法规合规服务,团队跟踪与研究全球的环保合规,期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www.automds.cn    

详情咨询info@murqa.com